最近网上最火的文章是《惊惶庞麦郎》,不读你就OUT了。故事情节是一个记者采访了一个比较火的草根歌手,细节描述和内容渲染后,形成了对这位歌手的负面报道。对于庞麦郎的歌,我真心不喜欢。但是,庞麦郎背后是一个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的现象,一个反主流的业余经济正在崛起了。
业余经济是如何崛起的
业余经济现在有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叫做分享经济。再学术一点,叫做维基经济学,认知盈余,等等。可是,冷静一点看,业余经济早就在中国发生了,只不过没有人意识到这些都是业余经济在发飙。
第一个案例是超级女声。音乐市场由于盗版猖獗变得很不景气,越是专业化制作,越是高成本的。用一位物流公司总经理的话说,好的东西,就是最贵的。不是找不到好的员工,而是用不起。盗版和免费下载,与高成本丶精良的专业音乐制作,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超级女声就是音乐借助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开始复活了。之前的巨星打造,需要巨大的投入,以及无数严格的训练。而现在一个大学都没有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成为一线明星。前有李宇春,后有吴莫愁。她们的成功与专业度有那么一点关系,但是弱相关。特别是吴莫愁,个性才是她的商业价值的本质。她俨然成为了85后或90后的代言人。需要指出的是,庾澄庆是她的伯乐。否则这个非主流的女孩,也许现在只是一个小职员,或者驻场歌手。最近,我跟爱乐乐团的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小聚。他周围的很多人都是那种获得国际大奖的音乐人,从小就开始学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需要有天赋。对这些音乐人我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但是,我也认识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业余经济,有其广大的用户群体,专业度并不是这个世界中最重要的通行证。而个性才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第二个案例是芙蓉姐姐。这真是挑战我自己的极限。我是最不喜欢芙蓉姐姐的。但是,从不同渠道得到的信息反馈是,确实有一批人很喜欢芙蓉姐姐。芙蓉姐姐输出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中国的女阿甘好不好。最近周鸿祎提到,今年360要像阿甘一样不停止奔跑。不停止奔跑,这也是业余经济的代表人物的特点。你可以觉得他们很low,可是他们始终上了发条。芙蓉姐姐就减肥成功了,好不好。
第三个案例是罗永浩。千万别跟我说,一个教育培训背景的人去做手机,不是业余经济。罗永浩赌上了身家性命,赌上了之前所有积累的江湖信用和粉丝,去做这么一件看上去不靠谱的事。这件事是不值得嘲笑的。
当然,所有的业余经济必然要遇到专业经济的阻击。比如,罗永浩对王自如的对峙。比如,新闻专业主义对庞麦郎的质疑。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是,业余的人在建立各种商业或非商业的组织,大规模进入专业领域,并且对市场主导者形成了挑战。Uber和Airbnb都是打破了传统,借助业余者的力量,挑战传统的工会,行规,去创建一个新的商业帝国。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好歌曲》与《我是歌手》。你究竟喜欢哪个节目呢?非常专业的歌手,善于炫技,但是由于过了巅峰时刻而情感苍白。另一方面,是创作技巧不成熟,但是感情真实而澎湃,风格极其多样化。后者,就是业余经济,并且业余经济得到了专业经济的加持,一起去争夺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
放不下的专业主义
经过观察,我发现越是秉持专业主义去创业,越是有风险的。但是,一些人在传统行业浸淫了几十年,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放不下的专业主义,这一点恰恰是和创业冲突的。首先,目前的经济极其糟糕,主流用户绝大多数是价格敏感型。专业主义是天然是高成本,更不用说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专业主义者。其次,用户对一件事情的关注热度很短暂。通过专业主义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好不容易上了头条,第二天的头条肯定不再是你。现在不仅仅是汪峰很拼,拼着上头条,董姐也很拼。而且汪峰能上头条不是靠专业性,是靠女友。姚贝娜不是靠专业度上头条,而是用生命去歌唱。第三,专业主义往往反互联网,不创造新的连接。谁会天天对空调感兴趣?买了之后就遗忘。能把空调变成话题,真的需要十亿赌局呢。这是一个谁都没有安全感,谁都怕被遗忘的时代。但是,专业主义不能似乎给人这种安全感。却被作为一种本能,因为所有的教育和常识都在维护专业主义的价值。
新的组合是什么?
我认为,2015年的电商有三个关键词,重度垂直丶混合经济和业余经济。所有的电商,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形成组合。业余经济是消费端的浪潮,不能忽视。而传统企业也不需要被互联网所迷惑,重度垂直是商业运转的基础。而重度垂直与业余经济必需发生化学反应,否则,就是一种极其缺乏市场感觉的孤芳自赏,一种无法调整成本结构的困局。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混合经济。有心人可以去找一下通路快建创始人写的这本书。
新的浪潮袭来后,其实原有的架构仍然是河床,只不过会形成新的河道。业余经济是新浪潮。专业经济和传统经济是原来的河道。现实是,只有新组合才有出路。比如,O2O的结构,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架构。各种新渠道需要有机的组合起来。特别是业余经济,你认为它很业余,其实那恰好是你业余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