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日有消息说阿里巴巴已与部分运营商进行了谈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用户使用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软件产生的流量资费,将全部由阿里买单,几天内正式推出。看起来难以想象,但是这样的合作可能会成为常态。
这项服务要求运营商提供新的流量计费能力:不同的IP/App产生的流量,可以进行差异性收费。这就是说,运营商向“智能管道”迈进了一步。根据一位接近运营商的专家的说法,未来或许还会有流量包的概念。比如电商在营销活动中可以赠送流量包,这种流量包可以使用任何应用,访问任何IP,这对用户来说无疑是最简单的。
作者先前认为易信、顺风车等要挑战微信有一种可能:相关部门要求微信开放消息接口。也就是像通信一样,其它移动IM可以与其互通消息,甚至可以实现运营商之间的“携号转网”,即ID共享。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可能是“免流量费”。之前就有消息说易信有可能打通三大运营商,实现免费流量,消息完全免费。而且现在看来来往后退居上,先推出这个狠招。由于易信的合作模式注定了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因此这也是必然的。那也是为何传闻与阿里合作的运营商,唯独电信少。
可断定的是,马云发起的“南极之火,秋之战”只是障眼法,人海战术要狙击微信6亿用户,即便有再伟大的价值观也无法逆转。"免费的交通"则更强大。目前的趋势是,用户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流量被用于社会交流。假如在4G普及的时候,语音、视频等功能在通信等产品上已经成熟,这个流量比例将会更大。哪种IM能率先打破僵局,实现完全免费,与当年出现的互联网免费服务一样,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在每个人都一拥而上的时候,再坚固的关系网也可以一夜之间乾坤大移。
而问题在于,阿里的免流量是否包含往来,能够维持多久。用户数达到了微信的6亿级,基于通信社交产生的流量成本与流量500万,淘宝数千万的安装数量创造的流量不可同日而语。
倒可以让淘宝免流量倒。淘宝网的商业模式就是倒卖流量,以广告的形式卖给商家,流量多多益善。此前阿里系一反常态地拥抱搜索引擎,放任对导购网站的忌惮,加强对淘宝客的推广,包括投资新浪微博,都是对流量的渴望。它把流量获取预算分配给运营商也是合乎逻辑的,还可以引导移动App使用,提升移动端的实力。
微信坐拥六亿用户,在商业化方面仅在游戏方面稍显活跃,在增值业务和O2O方面则浅尝辄止,成熟到足以赢利的模式还需要假以时日。手机IM花钱买了流量是怎样赚钱的,是否有利可图,什么时候盈利,没有人知道。若要微信代用户支付流量费用,按目前微信占总流量比例来看,将成为腾讯不小的负担。
也许这与易信以及易信这样的小用户IM有一定的优势:用户数量少,购买运营商的流量投入少,还可以承受。当往来觉得流量费负担负担不起时,也许商业模式已经明朗,也许新一代能够取代微信的产品形态已经出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此时往来的用户级别已经达到数亿级别,马云“火烧南极”的痴人说梦也成真。
总而言之,流量免费模式给运营商和OOT之间的争夺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之前微信与联通合作推出沃卡,电信与网易合作推出易信,中国移动沉默,都是从根本上解决OTT越来越强、运营商越来越弱的问题。它是免费的,而商家付费则会让运营商与OOT之间的利益分配达到一个平衡。其后不再是“运营商要对OOT企业收费”,而是OTT企业来找他们说:我愿意为我的用户付钱。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