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反垄断处罚的影响,淘宝为了降低商家的入驻门槛,纷纷对旗下很多产品开始免费,包括生意参谋和各种打折软件,甚至以前入驻难如登天的天猫,也开始给注册商家试运营,但还是免不了被疯狂吐槽,今天我们来聊聊,降低门槛后的淘宝,会更友善吗?
首先我们来聊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看衰淘宝,但淘宝仍然占据了6成的电商份额,
GMV达到了7万亿,其中有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吐槽淘宝的,往往都是没什么GMV的小卖家,或者已经离开淘宝的卖家。
而真正能够拿到GMV的卖家们,往往是不吐槽的,即使他们吐槽,也是在内部吐槽,不会没事就发个朋友圈,或者没事再往外面去吐槽,再厉害一点的商家,最多对着自己负责的小二去吐槽,你在外面听到很多吐槽的声音,往往都是拿不到GMV的小卖家。
那么商家群体到底有哪些人?并且商家群体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说第一种,就是已经离开了淘宝/天猫,并且进入其他的内容平台,这部分人其实是疯狂吐槽淘宝的。
因为他都已经不做了,既然不做了,自然会去吐槽老东家。之前做法人平台怎么怎么不好,导致自己换别的平台,但其实换平台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有一些转型出去的商家,很多还是非常成功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可能淘宝本来就不适合你,比如我明明是一个做内容生产非常厉害的卖家,但是在淘宝根本没有发挥空间,淘宝只有搜索、直通车、超级推荐,反而这类商家到了其他平台,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以前有一些比较低价低质的工厂,唯一优势就是有价格优势,但是淘宝在那个时候,偏偏就是对很多品类和关键词限价,如果你价格超低,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综合搜索下面展现。
这类商家反而到拼多多顺风顺水了,所以离开淘宝/天猫其实并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总体来讲,还是要看哪个平台更适合你。
第二类卖家,就是减少了淘宝/天猫整体的开店数量,或者把这店铺都交给运营,而自己同时去开拓其他渠道的流量,这类商家其实是比较多的,而且这往往是在电商比较成熟的商家了。
整体的策略波澜不惊,稳如老狗,减少淘宝/天猫很好理解,因为本身流量就少了,减少淘宝/天猫开店的数量,这是很正常的,并且直接把一个成熟的业务外包给TP,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也更低。
不管做拼多多也好,还是去做抖音也好,像这一类的卖家,往往是现在腰部卖家居多,淘宝/天猫已经很成熟了怎么会去吐槽。要去开拓新渠道。
第三类卖家是品牌方,天猫只是作为自己的形象,店铺的卖货主要还是靠各种渠道,以及各种代理或者线下卖场,这类卖家有个特点,运营比较佛系的,淘宝给他下指标,然后谈一个年框,一年花多少广告费,给我多少流量。
最后是小卖家跟佛系卖家,可能在别的渠道也没有找到方法,或者去别的渠道也做不好,在淘宝基本属于不上不下,真的要离开也不至于,但是他在里边活得多好,其实也不怎么好,这一类的卖家,是现在主流疯狂吐槽淘宝的群体,我觉得还是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马云说过: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换再多的游泳池,依然不会游泳。
如果你今天疯狂吐槽淘宝的话,也许是你没做过别的渠道,因为在别的渠道,也会有疯狂吐槽的人,比如淘宝流量太少,天猫运营成本太高,拼多多假货太多,抖音缺少自然流量,都被算法操纵了,快手客单价太低了,小红书价值观太扭曲了,微博投放的数据太水了,B站商业化太难,用户太矫情等等。
所以如果你做不好,你到任何平台都能找到一堆理由做不好,但如果你做得好,你也会发现,在任何平台都有做得好的一些优点和方向,比如淘宝天猫整体的体制更健康、更完善,更公平,不会像拼多多那样乱罚钱。
抖音整体的流量爆发很夸张,一个月就能够做到单场直播卖50万、卖100万,前提是方法要对,快手用户的粘性是真的好,因为快手非常注重私域流量,小红书也是品牌种草的高地,微博整体的社会性很好,非常能够掀起某一些话题,B站的用户很精准,都是Z时代的年轻人。
所以,同样一件事情,你能够看到它很多正面的地方,也能够看到很多负面的地方,最后的前提是,你必须要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类平台,自己适合哪些渠道的组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