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成为了流量第一入口。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逻辑:用户在哪消费内容,流量就在哪里。大家是否知道淘宝创作者中心任务应该要怎么去做呢?
在这套逻辑玩法下,通过智能分发占领移动内容入口的今日头条,仅用了四年时间,便崛起为让BAT都有所忌惮的新独角兽,来自去年底的数据是, 6700 万人平均每天花费 76 分钟沉浸在今日头条提供的资讯和短视频中。
除了内容化,淘宝近来反复强调的第二个战略就是智能化。在淘宝看来,他们是全世界最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一:有超过 4 亿的消费者,上千万商家,上百万量级达人,合作伙伴,整个淘宝上有越来越多推荐的内容出现。
智能化也可以理解为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算法推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日头条,用创始人张一鸣的话来说:“整个行业都被我们带到了算法智能分发的这条路上。”
无论是检索还是通过门户浏览,以前人找内容的模式,在今日头条的带动下,转变为现在的内容找人——根据你过往的浏览喜好,采用算法直接把内容喂给你,实现所谓“千人千面”的分发。
和所有智能分发平台一样,对于自媒体人而言,淘宝上同样也存在“如何骗过机器”的技巧:通过优化标题、关键词、图片、视频……以获得更多平台流量的推荐。
有哪些玩法?
渠道即流量,流量即收入。淘系彻底入场内容,这对很多内容创业者而言都如同摆在面前的天赐良机,很多垂直类公众号和地方号玩家,已纷纷进场。
不过也有玩家表示,淘宝的内容目前多数简单停留在导购层面,质量不高,“说实话,淘宝里很多美妆账号,还停留在 3 年前微信公众号教你穿衣打扮的水准。”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很多熟悉微信等纯内容平台玩法的自媒体人都表露,淘宝背后实际的规则和玩法非常复杂。
有一个讨巧的办法就是抱团,由单人转至机构作战。
首先,淘系每个渠道(比如爱逛街、有好货、必买清单等等)对选品、图片、行文格式、投稿甚至排版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而且随着淘系内容版图的拓展,这些规则时时都在变化。
尤其对初入行的内容创业者而言,对这些规则逐一研究并保持对趋势对敏感洞察,可谓工程浩大。而抱团作战有利于即时分享最新规则,进行相关培训。
其次,在渠道资源的申请上,有机构背书的推荐比个人申请有效得多。在机构承接的整合营销案例中,机构常常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账号配合案例执行,并开通相应渠道,这些渠道在案例结束之后同样可以使用。
此外,单个的中腰部达人始终很难撬动与品牌甚至一线大牌合作的奶酪,而机构与品牌合作能提供更多商业机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