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我都是犹豫不决,在商场外面逛来逛去,在商场里面低头看手机,出去到海岸城天桥又是滋生出来了恐惧。
早上看了连岳的做一个为自己带节奏的人,对自己说了很多次,工作是一种享受,但这样的工作,却有不符合我所认为的,孤独是最高级和奢侈的享受。
今天下午的时候,我又去了后海天桥,看着那汹涌的人流,真心感觉太可怕了,我一个人似乎也抵挡不住,最终还是选择边看手机边回去,即使中途被同事打电话叫着,我还是没法给自己加油。
到了晚上,最后我都会给自己一个小时做测试,在又继续空耗了二十分钟后,我还是无法克服心里的恐慌,想着fight or flight,嘴里一直念着keep fighting,但是问了几个路人,对方的拒绝似乎又沉在了我的心底,再加上之前的情绪,现在迟迟无法突破这个坎。
尽管我非常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也会评估事态发展的最好和最坏情况,但还是无法克服,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我理论性太强,在实践方面这一点却非常地弱。
古人就有了大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整天净瞎思考,搞出来一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做事情。
我所思考的一些结果是,也可以称之为这份工作没做好的借口。
目前做的是市场部,工作内容是寻找目标客户,获取有效信息,邀请到中心到访。看似简单,其实在健身房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当然在成人英语中,坚持做下去的公司不多。
为什么我会本能地抗拒去做呢,即使是很简单地询问他人,就像捡钱一样,而且还是劝路人做份永不亏本的投资——自我学习,还是英语这样最简单的学习——只需要坚持积累有效重复就好。
01 我的英语几乎一直都是自己学的,在大二以前完全按部就班听课写作业,英语实力其实并不是怎么好,后面考四六级D题,再加上个人原因和一些机缘巧合,我就养成了听英语有声书,朗读英语文章,阅读英文杂志,翻译微博文章等系列习惯。
02 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法》,这两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越来越觉得只要你想学,慢慢做下去自然就能学好学会,而且还能立即用上,也就是公司的那句标语:Learning is for using.
03 疯狂的奶爸曾经写文章抨击过成人英语机构,而且我自己也吃过付费学习的哑巴亏,当然这责任全在我自己,至今还有许多课程没有学习,徒增焦虑又以为买课报班就能缓解焦虑。
04 对于这种营销套路,我本来是非常反感的,现在可以逐渐接受,而且也慢慢想明白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其中一点就是,社会真的是个大染缸+黑白不分的热土,在你人生的必经之路,身上肯定会沾染一些尘泥和颜色,可能一辈子都洗不掉,这也是你的痛苦和快乐所在。
05 其实我有更高层的认知,直接得出的结论就是,英语,编程,学历,理财,历史,科技.....许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只要....就....”的情况,“只有.....”都还不一定“才.....”呢。换句话说,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要搞清楚,太多事情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已,而太多人把它当成了充分条件。
最后一点,鉴于我手头的信息太少, 而且还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我就不分析了,以上只是个人观点,算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现在我也觉得,人长大真是有太多事情不能说了,只有你到那种程度才能理解,否则说了也白搭,真是夏虫不可语冰。那些限制我们的,反而成就我们最大的自由,可是许多人都要代替规律去做人工限制。
关于这份工作,我真的多次都想放弃,但每次都是想起公司的规模、上司的友好,和同事的优秀,以及骑虎难下的尴尬,因此才得以坚持下去。
今天一直瞎逛,其实内心一直纠结,也不是没想清楚事情。
市场部的存在意义在于,对接公司和客户。
对于公司而言,客户是很难寻找到的,而且还需要转化那些潜在的客户,以及要和其他公司相互竞争。
公司有产品有服务,但是需要找到精准客户,不仅要判断出对方需求,还有依赖于客户支付力强弱。
对于客户而言,找到一家满意的公司提供优秀的服务也是很难的,因此信息的分散是有成本的,毕竟那些广告费用都那么高。
这第二点就好像今天中午,我根据地图找到了一家理发店,大概走了二十分钟,四望周边,倒是有许多午餐店。
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因此出现了房地产中介,信用卡代办,二手网等各种产业。
现在公司要拓展陌生市场,如何获得陌生客户呢?反正多一个获客渠道,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就好。
公司花钱雇我是让我来干活的,自己拿的工资要和做出的贡献对等,这样公司才能存活下去,我也才可以长久地拿工资,如果我想持续干下去的话,当然也需要市场一直存在。
在大城市,由于专业化分工,许多事情门槛很低的,但是重复性就很高,这也为你锻炼这门手艺,毕竟熟能生巧,只是未来的发展看个人了,我觉得不可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做一份工作的。
本来我以为地推这份工作快要过时了,本来也问了一些同事,这份工作会不会将来被取代,甚至我也设想了未来的机器人推销场景,毕竟人力成本那么高。
但是今晚跟一些健身房的推广人员聊了一下,觉得谈这个还为时过早。
他们是新开的一家店,现在处于预售阶段,也就是店都还没营业,开始招募创始会员,只办年卡。刚开始是八十多个人,一个月以后还剩下五十个人,穿的是统一红色上衣,九零后居多,00后的也有一些,大部分是初高中和技术学院毕业,80后的老手们也都在做。
这家健身房是我遇到的第四种,之前还有几个,有些是干了几年的人拉到访,有些是刚来深圳的00后,也刚大专毕业,做了几天拉了一个客户。
这种模式非常非常普遍,尤其在健身房行业,其次就是教育培训,无论是英语还是幼儿教育。
之前我还了解过,一些创业者是对接的小初高中的学生资源,大部分是靠企业家的合作,还有口碑和网络这二块。
从这种竞争即将达到白热化的阶段,我觉得后面自己开公司的话肯定是不会做得很大了,而且就算开起来,也需要找一个单一的小众赛道,先自己跑起来,千万不能盲目去复制他人的玩法,感觉初期全都是烧钱的事情。
我大概算一下招人的成本,今晚遇到的那些人,无责底薪是每月两千,提成就看业绩,当然大家肯定要一起工作,包吃住听说伙食和环境还不错,这个也算两千吧,按五十个人计,一月的人力成本在二十万,租金和设备按二百万来算,这样还不够深圳的一个首付。
因此如果收益比较好的话,还是可以赚一套房的。只是现在有那么多家公司,最终谁能熬的下去呢?
一个比较好的信息是,似乎没有看到巨头插手这行,健身和编程是朝阳行业,英语等外语类可能日渐式微,外贸、金融超久不衰。
新东方和学而思已经立足世界,其他的比较有名气的也能称霸一方,大家都在彼此竞争,看起来确实是欣欣向荣,这样才有经济活力呀。
房地产带动了所有行业的运转。这个不能多聊。
回归到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一行目前可以做,毕竟公司和人才就是相互筛选的,标准就是个人的业绩,公司的客户,谁能拉到客户,那谁就牛叉。
做公司的,必然要拉下脸去寻找客户,不至于求人,但也不能把脸面太当回事。
做员工的,确实要对得起公司所开工资,真的干不了,自己就辞职了,不然公司也会劝退。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观点,这里暂不讨论。我也还想多读书,感觉自己逻辑性不太强,后面会多侧重读书笔记,不再过多讨论工作,觉得一不注意就可能说到敏感的东西。
好好赚钱,提升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