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相互宝自从上线以来,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也有人一直在质疑支付宝相互宝的真实性和实际的意义,会不会这项保险没有什么作用,靠谱吗?那就一起了解一下具体的内容吧!
在早期的“改名”风波后,迫于银保监会监管要求,相互保变成了相互宝,也就从保险“降级”成了一款网络互助计划。
风险 1 :可能无法获得赔付
保险的本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但互助计划并不是保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比如,相互宝的宣传页面上就写了:出现不可抗力或政策因素,导致相互宝无法存续;官方停止相互宝服务……等。
也就是,极端情况下,互助计划可能无法持续。
风险 2 :保障内容可随时更改
保险的保障内容,保什么、不保什么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但相互宝不是保险,不受限制。
比如今年5月,相互宝修改了甲状腺癌的理赔规定。甲状腺癌只能赔 5万互助金,之前是可以获得 30 万的。
虽然甲状腺癌治疗费用不高,但如果以后再修改其它理赔规则,怎么办?
风险 3 :保障降低、保费变高
相互宝在 40 岁以后,只能有10万的保障,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这 10 万元能干嘛?
相互宝官方虽已给出,今年分摊费30元封顶的定心丸。不过,一年30元的分摊费,只是对今年的预测,至于未来两三年分摊费会不会上涨,还是一个未知数,就连相互宝现在也没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风险 4 :理赔时效不固定
10月第2期的公示案例中,我稍微统计了一下,有超过30个是在3、4月份就确诊为癌症的患者,但是在10月份才公示理赔。
理赔核查要面访成员本人,走访成员就诊医院、商保理赔情况等等,本身流程就多。越来越多人申请理赔,调查压力也会越大。
而且,相互宝不是保险,不受《保险法》第23条“理赔核定最长不能超过30天”的约束。申请理赔的人一多,不等也得等。
之前有一位申请相互宝互助金的用户在网上吐槽,说她在2月份确诊重疾,6月才公示。
在这几个月中打了保监会电话投诉。
保监会说不属于保险,去找银监会。银监会又让找上海银监会。最后还是向支付宝客服投诉。
客服的回复是,已经在加急处理,有几个去年12月出险的人现在还没赔呢。
有人可能会说,不能出一些制度解决吗?互助计划不像保险,有监管兜底,肯定没办法像保险一样,一纸契约,受法律保护。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