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的火爆,代运营这个职业也应运而生。如何区分正规代运营与虚假代运营?代运营面临了什么法律问题?今天就来跟九头蛇一起来看看吧!
一、如何区分正规代运营与虚假代运营
虚假代运营公司往往有其共同特征,九头蛇总结涉嫌犯罪的“代运营”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贪大图全
许多虚假代运营公司打动人心之处在于给创业者制造一种“全包”的假象。“代运营”公司不仅提供店铺建立、产品上架、营销、客服、物流甚至向创业者提供货源、发货,创业需要的仅仅是支付费用。这样所谓的“代运营”企业其实已经变相成为了电商实际经营者。如果其宣传属实,作为实际经营者的利润远远大于提供阶段性的运营服务。这种“全包”式的模式,极有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2、企业团队模式失衡
代运营提供的是技术服务,虽然营销必不可免。但如果一家“代运营”公司营销团队规模远远超过技术团队,且技术团队明显人员过少且不足以提供所宣称的服务,则其盈利模式很可能是依赖不断吸引新签约客户而非将既有客户运营好。
3、收费模式
优质的代运营服务,一般都是致力于帮助提高线上渠道的销售额。虽然线上销售的结果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优质、专业的运营无疑对销售状况会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优质的代运营团队往往希望从代运营需求方电商销售额介入后增长部分中进行一定比例的分享,从而获利。而虚假代运营,其代运营本身即是幌子,更希望的是从一开始初期即支付“代运营”的佣金,而忽视介入后的业绩提成。
二、SD炒信的法律认定
许多代运营主体在建店初期为了在较短期内提高店铺的销量、好评,会采用“SD”、“D好评”的方式来进行包装店铺提升销量及信誉,并甚至会采用反向D竞争对手产品导致其信用或搜索被平台降级。
“D手”甚至成为了一种当今流行的兼职方式。“SD炒信”自从2017年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判决的号称SD炒信入刑第一案李某某非法经营罪案之后,其刑事风险已经广为行业从业者所知晓。现在还存在着一种利用SD为名骗取SD资金的诈骗情形,也已经见诸网络公开的判例。
“SD炒信”还构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五十五条规定主张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作为赔偿。
同时这种行为也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围。组织人员不仅面临着民事索赔的风险,还可能因此而被遭受行政处罚。
虽然《电子商务法》并未就电商代运营行业进行单独明确界定,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就电商人才培养、企业电商咨询、线下企业清库等方面,电商代运营都存在的广阔的市场空间。如视频直播等新的营销方式的不断兴起也会促进电商代运营行业的服务不断深化、细化,并不断衍生出其他增值服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